近日,我科收治一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
患者,女性,66岁,因“大便次数增多、解粘液血便两年余”入院。肛检提示截石位距肛门约5cm处直肠后壁隆起型质硬肿块,约4cm*3cm大小,活动度一般,指套血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5cm可见一巨大球形隆起,直径约4.0cm,阻塞肠腔。由于经肠镜下活检困难,故入院后经肛门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直肠)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G2、中级别),累计粘膜层及肌层(Ki约8%+)。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docrine neoplasms,NEN)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并可产生多肽激素的肿瘤。NEN能产生5-羟色胺代谢产物或多肽激素,分泌的激素能引起临床症状的称为功能性NEN,否则为无功能性NEN。胃肠道NEN(GI-NEN)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包括胃、十二指肠、小肠、阑尾、结肠以及直肠NEN。近年来,GI-NEN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的统计资料,据日本学者统计,亚洲人群中,直肠NEN占所有GI-NEN的60%-89%,空、回肠NEN发病率较低,与欧美国家的报道差异较大。根据2010年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NEN按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分级,增殖活性分级推荐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两项指标,具体见下表。

直肠NEN患者症状与直肠癌类似,功能性肿瘤非常少见,形态上大多为直肠息肉,总的转移率为2.3%。对于直肠NEN,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N)、有无远处转移(M)和肿瘤恶性程度分级(G)。直肠内镜超声、MRI检查可了解浸润肠壁深度和周围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对术前判断病期和选择术式具有参考意义。一般认为,没有固有肌层侵犯的直径2 cm以下的G1肿瘤或1 cm以下的G2 肿瘤,可以行内镜下套扎或黏膜下层切除术。直径1~2 cm 的G2肿瘤或1 cm以下的G3肿瘤,没有肌层侵犯或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 ESD 或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切除。直径 2 cm 以上的 G2 肿瘤、1 cm 以上的 G3 肿瘤,肿瘤侵及肌层或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需要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前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已有远处转移病例的手术治疗对于存活期无明显改善,但姑息性手术可用来避免或缓解肠道梗阻。
该患者入院后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脏、腹腔未见明显转移病灶,直肠周围可见多处肿大淋巴结。结合该患者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予以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程顺利,现患者在康复中。(文/图 熊余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