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较为高级的功能,所以它较其他功能更易于遭到损害,并难以重建。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常伴有右侧肢体偏瘫。
国际上常用的失语症检查法:
(1)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由27个分测验组成,分为五个大项目:①会话和自发性言语.②听觉理解.③口语表达.④书面语言理解.⑤书写;此检查能详细,全面测出语言各种模式的能力。但检查需要的时间较长。
(2)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
该测验提供一个总分称失语商(AQ),可以分辨出是否为正常语言。WAB还可以测出操作商(PQ)和皮质商(CQ),前者可了解大脑的阅读、书写、运用、结构、计算、推理等功能;后者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
(3)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
亦称中国失语症检查法(CRRCAE),由中国康复中心参考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于1990年编制完成,已经正式用于临床。此检查由30个分测验组成,分为9个大项目,包括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抄写、描写、听写和计算。只适合成人失语症患者。

口语表达障碍包括: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 、杂乱语 、找词和命名困难、刻板语 、持续性言语 、模仿语言、语法障碍、言语的流畅性与非流畅性复述。
书写障碍包括:构字障碍、镜像书写、书写过多、书写惰性、错语书写、句法异常、象形写字、完全不能。

失语症诊断性测验
(1)自发语-情景画叙述:以对话及图片叙述的形式检测患者自发语的信息内容和流畅性;
(2) 听理解:指出所听单词的对应图片或躯体部分,以“是”或“不是”回答提问,执行口头指令等;
(3) 复述:字句及数字等;
(4) 命名:说出实物或图片的名称,动物列名,语句完成回答,简短应答等;
(5) 阅读:语句理解,执行文字指令, 字-图匹配,听字指字,朗读数字、字句, 笔划辨别,字结构听辨,叙述字结构等;
(6) 书写:自动书写(书写姓名等),序列书写,抄写,看图书写,描述(情景画)书写及语句听写,视物听写单词等;
(7) 相关认知功能:运用,运算、绘图、积木组合,以及RAVEN 检查等。
失语症严重度的评价
0----- 不能以言语进行实用性交流,且不能理解他人的言语
1----- 只能说出极少量的词汇;理解力也只限于需多次重复方能理解一些简单词汇
2----- 能将单词连成短句来表达意愿,但有明显语法错误简单,常用的内容大致能理解
3----- 对日常生活用语的理解与表达无明显困难
4----- 多数情况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言语不流畅对复杂的谈话理解有困难
5----- 极轻度障碍,很少被别人察觉,但患者自己常感到困难

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一)目的
利用各种方法改善患者的语言机能和交流能力,使之尽可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二)适应症
原则上所有失语症都是适应症,但有明显意识障碍,情感,行为异常和精神病的患者不适合训练。
训练开始的时间
尽管发病3-6个月是失语症恢复的高峰期,但对发病2-3年后的患者经过训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当然恢复的速度明显较早期慢。每周3-5日(慢性期每周1-3日)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耐受力差者也可从15-20分钟开始。
不同类型失语症的重点训练内容
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
(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
(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
(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
(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
(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
(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
(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失语症治疗方法
(一)刺激促通法
1.传统的刺激法(Schuell)
2.阻断去除法(Debloking) 此为Weigl所提倡的建立于简单再学习机制假设上的语言治疗法。
3.功能重组法 为 Luria所提倡的方法
(二)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PACE技术(Promoting Aphasic Communicate Effectivness)
(三)非言语交流方式的利用和训练

训练注意事项
1.时间安排:每日的训练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患者状况差时应缩短训练时间,状况较好时可适当延长。最初的训练时间应限制在30min以内。超过30min可安排为上下午各1次。短时间、多频率训练比长时间、少频率的训练效果要好。
2.避免疲劳: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一旦有疲倦迹象应及时调整时间和变换训练项目或缩短训练。
3.训练目标要适当:每次训练开始时从对患者容易的课题入手,并每天训练结束前让患者完成若干估计能正确反应的内容,令其获得成功感而激励进一步坚持训练。
4.语言治疗师必须充分了解患者,并以认真、耐心的态度帮助患者改善。和患者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加重患者的心里不平衡以及消弱训练的欲望,影响训练的效果。
康复护理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
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资料整理/王凤 资料修改/刘桂兰)
注:此文根据2015年7月21日宣城市中心医院市级继教班“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专题之一润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