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科发展介绍
中医科成立于2019年,现承担全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任务,目前开放床位5张,专业医护人员6人(含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师1人,执业医师1人,其中2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人为全日制本科,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士1人)。
中医科设置中医门诊,住院部,针灸等理疗专科治疗组。中医内科门诊设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妇科、中医失眠专科三个特色专科。
拥有仪器:TDP灯、艾灸仪、艾灸盒、火罐、中频治疗仪、电针仪、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等,房屋装修和仪器安置等符合要求。
二、中医科医疗概况
专科规模 |
实际开放床位数(张):5张 |
业务用房面积(㎡): |
医疗服务指标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1 |
年门诊量(人次) |
4212 |
4750 |
5200 |
2 |
年门诊人均费用(元) |
277 |
268 |
264 |
3 |
年出院患者人数 |
123 |
156 |
189 |
4 |
年出院患者危重症比例(%) |
|
|
|
5 |
年平均手术量(台次) |
|
|
|
6 |
平均住院日(天) |
7.5 |
7.2 |
6.3 |
7 |
年平均床位使用率(%) |
50% |
58% |
62% |
8 |
病床年周转次数 |
|
|
|
9 |
年出院患者人均费用(元) |
|
|
|
10 |
区域外患者比例(%) |
|
|
|
11 |
中医治疗率(%) |
|
|
|
12 |
药品收入(元) |
|
|
|
13 |
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
|
|
|
14 |
中成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元) |
|
|
|
15 |
科室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
|
|
|
16 |
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 |
|
|
|
17 |
患者满意度(%) |
|
|
|
18 |
年重大医疗事故发生例数 |
|
|
|
三、近两年中医科主要病种
排序 |
疾病名称 |
2019-2021年完成例数 |
治愈、好转率比例(%) |
上转外市医院例数 |
下转下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机构例数 |
1 |
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
90 |
93 |
|
|
2 |
反酸(反流性食管炎) |
81 |
82 |
|
|
3 |
呕吐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
75 |
85 |
|
|
4 |
便秘(习惯性便秘) |
72 |
80 |
|
|
5 |
泄泻病(功能性肠病) |
63 |
89 |
|
|
6 |
嘈杂病(慢性胃炎) |
59 |
87 |
|
|
7 |
呃逆病(胃食管反流病) |
45 |
92 |
|
|
8 |
眩晕病(眩晕综合征) |
21 |
95 |
|
|
9 |
头痛(高血压) |
13 |
89 |
|
|
四、主要治疗技术项目
序号 |
技术名称 |
类别 |
1 |
普通针刺 |
中医 |
2 |
特殊手法针刺 |
中医 |
3 |
刮痧治疗 |
中医 |
4 |
埋线治疗 |
中医 |
5 |
拔罐治疗 |
中医 |
6 |
艾灸 |
中医 |
7 |
中频治疗 |
中医 |
8 |
穴位放血 |
中医 |
9 |
中药敷贴治疗 |
中医 |
10 |
电子胃镜 |
西医 |
11 |
电子结肠镜 |
西医 |
12 |
碳13呼气试验 |
西医 |
13 |
红外热成像 |
中西医 |
五、临床优势
我院消化内科与中医科共用病区、护士工作站,床位分开,共用内镜室等,绩效分开,共同促进,携手共建,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充分合作,取得较满意的成绩。消化内科共有医生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人员配备整齐,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消化科诊疗水平,主要从事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疗。
尤其对危重病如消化道出血、肝衰竭、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治疗效果满意,内镜中心开展常规胃镜、肠镜检查,内镜下止血、取异物,内镜下息肉治疗,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食管狭窄扩张,胶囊内镜检查,C13呼气试验等。消化内科门诊2万余人,内镜及镜下治疗超8000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0%,现已派出2批次医护人员在省级医院进修学习ERCP、超声内镜,争取1年内开展此两项检查,填补我院空白。
中医辨证与胃镜检查中医西结合诊断疾病

特殊手法针刺

艾条灸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