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冷沉淀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浆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4℃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中主要含有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V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III、纤维结合蛋白(Fn)等多种成分。
冷沉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并研制和应用,因其中含有丰富的VIII因子,故最早用于血友病的临床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冷沉淀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遍及各临床专业科室。
冷沉淀的适应症
由于冷沉淀含丰富的Fg、凝血因子VIII、vWF、凝血因子XIII等多种成分,因此其常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症及因子缺乏患者。
2.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患者
严重创伤患者Fn被大量消耗,从而使得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明显降低,消除异物机能受到抑制。另外,创伤出血量大,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而输入大量库存血也会引起凝血异常,早期输入冷沉淀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Fn等凝血因子含量,增强损伤血管及创伤组织修复能力和止血能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创伤和手术患者机体的康复,大大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控制感染的发生。
3.肿瘤病人
严重创伤患者Fn被大量消耗,从而使得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明显降低,消除异物机能受到抑制。另外,创伤出血量大,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而输入大量库存血也会引起凝血异常,早期输入冷沉淀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Fn等凝血因子含量,增强损伤血管及创伤组织修复能力和止血能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创伤和手术患者机体的康复,大大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控制感染的发生。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 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病理特征,病势凶险,治疗困难,死亡率高。DIC病程发展迅猛,临床上表现为大量出血,治疗上应立即止血,补充血容量。尽早应用冷沉淀,可尽快补充凝血物质,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同时配合其他的抢救措施,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5.消化道大出血及产后大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和产后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冷沉淀中的VIII因子,可以加速血液凝固,Fg促进凝血栓生成,vwf因子促进血小板粘附在胶原上。临床应用表明,将冷沉淀同血小板联合输注,在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大出血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同时节约了血液资源。
6.深度烧伤
在深度烧伤创面喷洒冷沉淀,能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其中的Fn具有广泛的作用和生物活性,且冷沉淀能在创面上形成保护膜,抑制创面炎症,促进炎症吸收,减少渗出及抑菌作用等。
7.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足部常常出现坏死、溃疡、红肿等,冷沉淀可以促进溃烂部愈合,并有抗感染作用。
8.其他
冷沉淀在口腔溃疡、拔牙术后的止血及创面愈合、鼻出血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冷沉淀输血疗效评估
评价冷沉淀输注效果最重要的指标是FIB,一般FIB浓度应维持在100~150mg/dL,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及时决定补充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FIB,使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必要的FIB浓度。
规格:一个单位冷沉淀由400ml全血中提取,每袋约25±5ml。
注意事项
1、按照ABO血型相容性原则输注
2、输注前置37℃水浴10分钟融化,融化过程中必须不断轻轻摇动,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3、融化后的冷沉淀应立即输注,不可重新冻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