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科
 
手术麻醉科
科室动态
科室介绍
科室一角
科室队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科室设置
 
麻醉科开展BIS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
发布日期:2014/12/24   发布者:手术麻醉科   阅读次数:20960 次 [关闭]

日前,宣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引进德国Drager Infinity Delta XL监护仪,配备有BIS麻醉深度监测和肌松监测模块,实现了对患者麻醉状态的精确监测。

患者需要使用多少麻醉药物?患者处于怎样的麻醉状态?以往麻醉医生常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既往史、过敏史给予不同的麻醉药物及剂量,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眨眼反射、呼吸频率和幅度等情况判断病人是否进入麻醉状态及麻醉深度。自BIS麻醉深度监测仪临床应用以来,判断病人的麻醉深度可以精确到数值。麻醉深度监测其实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正常值范围在0~100之间,正常人在清醒状态时,BIS值为85~100,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低于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即为过深麻醉状态。准确的数据将指导麻醉医生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在满足必要的麻醉深度时预防术中知晓、减少循环波动,同时可减少麻醉费用。在危重症病人中BIS监测意义更大,不但可术中监测麻醉深度,避免过深麻醉对循环和长期预后的影响;同时由于BIS的变化与患者大脑皮层细胞的氧耗程度、脑细胞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因此可通过监测BIS来反映大脑皮层功能,进而评价急性脑损伤早期脑死亡、心跳呼吸骤停脑复苏是否成功等。

肌松药的使用是当代全麻技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但使用不当可引起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仍然是肌松药应用中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接受上腹手术和应用肌松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以往麻醉科医师凭借患者能抬头、说话、握手等临床征象判断肌松恢复情况,但临床征象有时并非可靠指标,患者肌松恢复一般到正常的70%~80%就可以完成前述动作,且须患者清醒合作配合,对麻醉状态的患者无法进行评估,很多患者往往在回到病房后因残余肌松而发生危险,如再发性呼吸抑制。全麻醉手术中肌松监测,使肌松药使用的精确性,可靠性大大增加,客观监测肌松的技术依据刺激模式区分,可分为单次刺激(SS)、强直刺激(TS)、4个成串刺激(TOF)、强制刺激后计数(PTC)、双重爆发刺激(DBS)等。TOF因可在手术期间任何时间定量检测、清醒患者可忍受和无须记录使用肌松药前的相应数值作为对照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最多,效果也最为确切。

引进BIS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技术,标志着我院麻醉科在精确化麻醉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更全面的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从最大限度上保障病患安全度过围术期。



信息来源:本站
上一篇: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提高超声刀的使用技巧
下一篇:远离疼痛困扰,乐享幸福生活——带状疱疹治疗新去处—疼痛科  
 
 
版权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皖ICP备07500218号
地址:宣城市佟公路117号 www.xczx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