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一科
 
普外一科
科室动态
科室介绍
科室一角
科室队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科室设置
 
普外科开展一例腹腔镜下腹壁复发性大切口疝修补术
发布日期:2015/5/21   发布者:普外一科   阅读次数:8008 次 [关闭]

    近日,我科成功开展一例腹腔镜下前腹壁复发性大切口疝修补术。

    患者,女性,71岁,2007年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并发切口疝形成,2009年行切口疝肌肉前补片修补术(onlay)。术后两月余再次复发,初始脱出肿块约鸡蛋大小,渐增大为婴儿头大小,并伴有上腹部不适。

    腹壁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疝。其临床表现多样、分类复杂,特别是腹壁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

    该病病因复杂多样,主要为病人和与原手术相关的因素。(1)无法改变或不易改变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等,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吸烟史等。(2)使用不当的切口缝合关闭技术和缝合材料。(3)术后出现的切口的血肿、感染或皮下脂肪液化、无菌性坏死和继发感染等。(4)术后早起的持续性腹胀和突然间的腹内压增高,如炎性肠麻痹和剧烈的咳嗽等。

    腹壁切口疝可分别依据腹壁缺损大小、腹壁缺损的部位、是否为疝的复发来分类,如该患者诊断为前腹壁复发性大切口疝(腹壁缺损大小10cm*6cm)。腹壁切口疝一经发生,不能自愈,因此,所有切口疝的病人均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无明显手术禁忌时,均须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一般包括单纯缝合修补及使用加强材料的加强修补。一般前者使用于小切口疝(腹壁缺损<4cm),推荐使用不吸收线,以长期维持张力和强度;后者是指在修补过程中,先缝合关闭腹壁的缺损,在此基础上,再用修补材料放置在缺损部位并超过两侧以产生加强和维持腹壁张力的作用,推荐用于中或以上的切口疝病人。使用加强材料的修补术依据修补材料在加强时所放置的层次,可分为腹壁肌肉前放置(onlay/overlay)、腹壁肌肉后或腹膜前间隙放置(sublay)、腹腔内放置(IPOM/underlay),其修补途径包括常规修补手术、腔镜修补手术及杂交修补手术(即以常规和腔镜相结合进行修补)。

    该患者采用经腹腔镜下腹腔内放置补片修补术,目前正在康复中。(文/图  熊余送 )

术中游离游离疝囊

 

术中平铺补片(Bard Composix E/X Mesh)并加强

 

术后一周手术切口



信息来源:本站
上一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中国疝气宣传日义诊活动来了  
 
 
版权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皖ICP备07500218号
地址:宣城市佟公路117号 www.xczx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