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在临床输注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冷沉淀内凝血因子利用率无法达到最大化,应通过严格规范操作来避免血浆输注无效,提高冷沉淀输注安全性与有效性。
1、制备: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特定温度下(4±2℃)融化后,通过分离沉淀形成的一种血液成分。
2、保存条件:
置于≤-18℃冷冻保存,一般医院输血科放置在-20℃以下储血冰箱冷冻保存,使用时放置在融浆机37℃融化。
3、外观:
输注前要检查产品袋是否破损等,保证血袋完好标签清晰。冷沉淀肉眼观察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呈黄色澄清液体、无色泽异常、蛋白析出、气泡及重度乳糜等情况;如血袋内有大量或大块的不溶物,不宜输注。
4、输注原则:
按照交叉配血次侧相容性原则输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可直接进行ABO相容性输注。
5、药物添加:
除生理盐水外,血液制剂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6、输注方法:
①从输血科取回冷沉淀后应尽快输注,宜在30min内开始输注。
②若多袋冷沉淀合并后应尽快输注完(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有存在细菌污染的风险。
③出库后,应在4h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解冻后 20℃~24℃保存,应 6h 内输注。
④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起始的15min慢速输注,严密监测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连续输注冷沉淀则不需冲洗,直接输注下 1 袋。冷沉淀的输注采用标准输血器,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步调节,一般控制≤10ml/min,对于心功能不全、婴幼儿、老年等患者,输注速度应减慢。对于失血性休克、严重血容量不足患者,输注速度可加快。
7、观察患者输血过程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次性大量输注应防止循环负荷过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婴幼儿、老年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