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
科室动态
科室介绍
科室一角
科室队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科室设置
 
都是老鼠惹的祸,秋冬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发布日期:2025/1/5   发布者:内三科   阅读次数:1346 次 [关闭]

   都是老鼠惹的祸,秋冬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提及老鼠的危害,大家并不陌生。作为“四害”之一,除了带来严重的粮食损耗外,老鼠还会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钩体病等。今天我们聊一聊另一种鼠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目前,我省每年的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数呈低位波动,疫情形势整体平稳。流行性出血热在我省有春季(4至6月)和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高于春季。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通常为4~45天,一般为1~2周。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特征,三红(典型“三红”:面红、颈红、上胸部潮红)、三痛(典型“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出血(球结膜、软腭、腋下出血)是其特征性临床症状。
   三、人是如何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
   1接触传播: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可造成感染。
   2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汉坦病毒的气溶胶(鼠排泄物变成颗粒漂浮在空气中)时被感染。
   3消化道传播:食用被汉坦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
   4媒介传播:带汉坦病毒的革螨、恙螨叮咬人体也可传播出血热。
   5母婴传播: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普遍易感,我省主要为农民、中老年人群感染。感染途径主要与农业劳作、室内环境中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有关。
   五、如何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治,防控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鼠灭鼠是关键:
   检查并及时封堵室内外所有可能成为鼠类出入地的孔、洞、缝隙;在可能存在鼠类活动的地方安放捕鼠板或投放毒鼠饵。
   2疫苗接种最有效:
   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人群、进入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的人群,建议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3防螨灭螨很重要:
   保持工作及居住地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杂草和杂物,防止螨类孳生,必要时可使用杀虫剂灭螨。
   4个人防护不能少:
   避免在野外草地及稻、麦、草堆上坐卧休息;进入林区、灌木区作业时着长衫长裤、注意裸露皮肤的防护,必要时可涂防护剂,以减少恙螨、革螨的附着或叮咬;不穿暴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被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



信息来源:本站
上一篇:关于无痛胃肠镜小知识
下一篇:让你顺畅排便的方法大比拼!  
 
 
版权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 皖ICP备07500218号
地址:宣城市佟公路117号 www.xczx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