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诸多疾病中,卒中犹如一颗隐藏的“炸弹”,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而神经外科在应对卒中这场健康危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一下神经外科领域里的卒中知识。
卒中——大脑的“紧急危机”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这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致使局部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发生缺氧、坏死的情况。就好比农田里的灌溉水渠被杂物堵住了,庄稼得不到水分滋养,逐渐枯萎一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那些堆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会使血管越来越狭窄,最终堵塞;还有房颤等心脏疾病引发的栓子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栓塞。患者往往会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发病急且对生活影响极大。
出血性卒中


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溢出到周围脑组织,形成血肿,压迫周围正常的脑组织,影响其功能。比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过高的压力就可能冲破脆弱的脑血管壁,引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出血性卒中的一种情况,多因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原因,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带来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表现。
神经外科的“应对之策”
面对卒中带来的严峻挑战,神经外科有着一系列专业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缺血性


对于发病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存在大血管闭塞情况,机械取栓术就是“救命稻草”之一。医生会通过介入手段,将特制的取栓装置送到堵塞的血管部位,把血栓取出,重新恢复脑部的血流灌注。还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针对颈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外科医生会小心地切开颈动脉,剥除增厚的内膜及斑块,让血管恢复通畅,就像给淤堵的河道进行清淤工作一样。
处理出血性卒中
在面对脑出血时,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比如开颅血肿清除术,直接打开颅骨,精准地清除脑内的血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对于一些病情相对合适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钻孔引流术,通过在颅骨上钻小孔,放置引流管,将血肿慢慢引出体外。而对于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夹闭术或者血管内栓塞术是常用的办法,前者是通过手术将动脉瘤根部用特制的夹子夹闭,阻断血流进入动脉瘤,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后者则是利用介入材料,从血管内将动脉瘤填塞,达到同样的止血和预防出血目的


预防卒中——神经外科的“健康叮嘱”
虽然神经外科在卒中的治疗方面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但“防患于未然”始终是关键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脂、血压;规律运动,每周保证一定的锻炼时间,像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过量酒精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同时,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将卒中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神经外科在卒中的诊治与预防这条道路上不断奋进,众多专业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为患者的大脑健康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希望通过更多的科普宣传,让大众对卒中以及神经外科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共同守护我们的脑部健康,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